01
社会与学校协作加强体育美育
10月1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项《意见》均提及社会与学校灵活协调共享,从设施与运营等方面加强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建设体育场馆,与体育基础薄弱学校共用共享。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统筹好学校和社会资源,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设美育场馆,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用共享。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艺术实践需要,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充分挖掘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艺术场馆向社会有序开放。(图片来源/搜狐网)
本刊观点:
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全民素质,发挥体育锻炼人、美育磨炼人的因素,需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发挥学校的作用更为重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可以发挥学校的作用,以学校为龙头,对青少年免费或低费开放校园体育设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带动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通过学校美育教学常态化,鼓励学校建设美育场馆以培养学生去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学校和社会,共同建设美育场馆,让更多地人能够发现美,感受美。(特约评论员赵旻发自郑州)
02
深圳土地改革试点激活“三个流量”
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多部门领导出席介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在答记者问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表示,这次实施方案赋予深圳市更大的土地审批自主权,目的是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解决建设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等审批效率问题,提高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放权实际上放的是改革的权,不是扩张的权。是为改革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而不是城市建设的规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圳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要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创新思维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案》从三个方面给予了重大改革的政策支持。一是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包括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后探索按规划期实施的总量管控模式等,进行空间布局统筹、利用时序统筹。二是更好地发挥空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提升空间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涉及功能结构优化和空间竖向结构优化。三是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空间流量配置的充裕性和便利性,《方案》中的多项措施为激活空间流量给予积极支持,包括完善市场交易平台激活区域流量,分别设立使用权精准对接市场激活结构性流量,探索存量建设用地市场化建设和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激活周转流量。(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本刊观点:
从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到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40周年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深圳土地改革试点激活“三个流量”,探索存量建设用地市场化建设和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激活周转流量。关于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激发活力的社区更新,以及基于存量规划的生态城市设计,《城市中国》推出“城市更新专题包”,含71期《老城复兴:社区活力的基因追寻》、73期《老城复兴:人文主义需求的公众参与路径》 、74期《城市关键词》、77期《社区规划师:微更新中的沟通与协作》、80期《剩余的价值:动态发展下的剩余空间重塑》等。长按二维码可选购该限量包。(本刊评论员丁丁发自上海)
03
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上半年为下降1.3%。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18%。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167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7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比8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7073万平方米,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6个百分点。(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延伸阅读:
04
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
9月29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治理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国精神,住建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大型城市雕塑的重要作用,明确建设管理重点,完善管理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立即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市县对已建、在建、拟建的城市雕塑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对涉及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或存在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等问题的城市雕塑项目,要及时纠正、整改。《通知》指出,大型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场所中的艺术品,是城市环境的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反映,是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标识。目前,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尺度过大、品质不高、题材不适宜以及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通知》要求加强大型城市雕塑管控,加强重要地区雕塑管理,加强重大题材雕塑审查。高度超过10米或宽度超过30米的,为大型雕塑。严控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自然景观环境等重要地区以及城市重要轴线、景观节点上的雕塑建设管理,原则上不得在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等保护范围和山水景观敏感地区建设大型城市雕塑。把握城市雕塑的思想性、公共性、艺术性等价值特征,加强涉及重要政治人物、历史人物和反映重要事件等重大题材城市雕塑的审查审批。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要强化对大型城市雕塑的指导约束。(图片来源/携程网)
延伸阅读:
一句话新闻
上海市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每个街镇至少有1家标准化智慧健康驿站;到2022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以上。
国务院决定在浙江省暂时调整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部分条款,允许浙江省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实行分类管理,经评估的低风险项目可不进行施工图审查。
自然资源部在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专题询问时透露,我国污染地块名录已经初步制定完毕,各地目前上报的疑似污染地块有1.6多万块,经初步测定污染超标的有1860块,未超标的8000多块,尚不确定的还有5700多块。
据国家林草局,2016年至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60亿人次,平均年游客量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5%。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或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